【20240106】教育哲學教師榮退歡慶茶會
大家好: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成員有四位教師(但昭偉老師、俞懿嫻老師、蘇永明老師、莊勝義老師)即將於明年1月份退休!讓我們一起歡慶四位老師退休愉快!
活動流程如下,請參考:
時間:2024年1月6日(週六)
地點:臺北教育大學 行政大樓402
13:30-13:40 開幕式
理事長楊洲松致詞
13:40-14:20
但昭偉
主題:我迷迷糊糊和懵懵懂懂的學術生涯(20 mins. + 互動 20 mins.)
14:20-15:00
俞懿嫻
主題:我的學術生涯(20 mins. + 互動 20 mins.)
15:00-15:30 Tea Break
15:30-16:10
蘇永明
主題:我的人生旅程(20 mins. + 互動 20 mins.)
16:10-16:50
莊勝義
主題:從二平行線到A字型的教育關注:勝義諦究竟是空(20 mins. + 互動 20 mins.)
16:50-17:30 點滴話時光(綜合座談)
綜合與談人:黃藿教授、郭實渝教授
閉幕式 致贈紀念禮品
主辦單位:臺灣教育哲學學會、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

【20231202】通識教育跨校經典研讀會2023年12月研讀活動

【2023/12/02】教育哲學討論會活動通知
歡迎大家來參加即將於12/02舉辦的教育哲學討論會
各位熱愛教育哲學的好朋友們,思辨的時刻又到來了~~~
想瞭解亞里斯多德的「實踐智慧」與儒家的「尊德性、道問學」之間的關係嗎?且讓蘇永明老師為我們細細說來~~~
有興趣的好朋友們一定別錯過了喔~~~~
演講題目:實踐智慧與儒家「尊德性」與「道問學」的比較
主講人:蘇永明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系教授)
演講時間:2023/12/02(六)10:00-12:00
演講地點:臺北教育大學行政大樓402(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演講簡介
亞里斯多德的實踐智慧常居於領導者(organizer)的角色,協同其他知識來完成德行。反觀儒家,「尊德性」和「道問學」的思想常常陷於何者為先、何者重要的爭議,以致路越走越窄。兩者思想體系各有所長,亦各有所缺。本次演講將根據上述的分析與比較,著重於思考在道德教育方面,如何兼顧單獨設科與融入各科之教學方向。
※主辦單位:臺灣教育哲學學會、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
恭賀本會成員獲頒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112年度聯合年會優秀教育人員木鐸獎、服務獎

恭賀本會理事方永泉教授榮獲教育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本會木鐸獎、理事蘇永明教授榮獲教育社會學學會木鐸獎、理事王俊斌教授榮獲比較教育學會木鐸獎、資訊組組長李彥儀副教授榮獲本會服務獎。
【20231021】通識教育跨校經典研讀會2023年10月研讀活動

【2023/10/21】教育哲學討論會活動通知
歡迎大家來參加即將於下週六(10/21)舉辦的教育哲學討論會
各位熱愛教育哲學的好朋友們,思辨的時刻又到來了~~~
生命的意義是可以思辨的嗎?生命的意義只具備一種個體主觀的意義嗎?張峰賓老師將帶領我們認識蘇珊沃芙(Susan Wolf)的恰當滿足觀點,並提出新的詮釋與回應!有興趣的好朋友們一定別錯過了喔~~~~
※演講題目:生命意義與客觀性要求(Meaningfulness and The Objectivity Requirement)
主講人:張峰賓(東吳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演講時間:2023/10/21(六)10:00-12:00
演講地點: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行政大樓402(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
※演講簡介
蘇珊沃芙(Susan Wolf)的恰當滿足觀點(The fitting fulfillment view)是一種生命意義混和理論,主張人生的「意義出現在主觀的吸引力相會於客觀的吸引特質。」但許多批評者認為沃芙混合論的客觀條件要求過高,從而導致了菁英難題(The Exclusivist Problem),以致只有典範人物才能活出有意義的人生。講者將藉由討論錢穆〈如何完成一個我〉的儒家生命意義觀,提出適切的客觀性要求,並進一步處理所謂的菁英難題。
※主辦單位:臺灣教育哲學學會、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