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昭偉教授《重讀彌爾的婦女的屬從》序言

序言

《重讀彌爾的婦女的屈從》是我介紹彌爾(J. S. Mill; 1806~1873)系列作品中的第三本書。前兩本書是《重讀彌爾的效益論》和《重讀彌爾的自由論》,均由學富書局出版。彌爾的《婦女的屈從》(The Subjection of Women)早已有中譯本[1],但我考慮到直譯(literal translation)的東西對許多讀者而言仍然有困難,加上已出版的中譯本是由大陸譯者所為,對台灣的讀者而言,可能多少有些隔閡,所以不揣淺陋的以譯述方式(也可算是一種意譯–free translation–吧!),重把這本書介紹給台灣的讀者。

彌爾是十九世紀英國思想界的重要人物,所著的《自由論》(On Liberty)及《效益論》(Utilitarianism)仍然是今天英美大學哲學系的重要教科書。相較之下《婦女的屈從》所引起的注目及造成的影響,則遠不如前面兩書。但由於二十世紀六0年代女權主義(feminism)的重新興起,基於論述的需要,這本書又重新“出土”,被當作是自由主義陣營中支持女權運動的代表作。這本書雖然在1869年出版,但根據彌爾的《自傳》(Autobiography)及學者的研究[2],彌爾在1861年就完成了這本書,之所以沒有即刻出版,是因為他想等到最恰當的時機才付梓,以便能協助婦女運動的發展。

很可惜的,這本書雖然在出版時頗受重視,也很快就有法、德及波蘭文的譯本(德文版還是由後來鼎鼎大名的弗洛依德迻譯的),但除了當時女性主義運動者的正面評價外,更多的是負面的批評[3]。在彌爾出版的書中,這是唯一讓出版商賠本的一本書[4]。不僅在實踐層次上遭受挫敗–女權運動的實際進展並不歸因於彌爾的論述[5],不論是實際從事女權論述的人或二十世紀的專業哲學家,也不看重《婦女的屈從》[6]。既如此,這本書的價值又在哪裡呢?值得提的有下列五點。[7]

第一,在西方政治論述主流的傳統中,女人在社會及政治上的不平等待遇一向未獲得關懷。彌爾是西方政治傳統中有頭有臉的人物,而這本書可說是在女權論述裡唯一一本由重量級人物所撰述的哲學作品。

第二,從研究彌爾思想的觀點來看,這本書可說是集大成的作品。所謂的集大成,是指彌爾運用了他政治及社會的主張(乃至心理學)來處理男女不平等的議題,所以在這本書中,我們處處都可以看到《自由論》、《效益論》、《代議政府》(Representative government)的鑿痕。

第三,彌爾的這本書既是他將理論(心理學理論暨政治主張)運用於一特定議題的成果,我們於是就可以問:他支持男女平等的諸多論證是否站得住腳?這些論證中間是否前後一致、首尾連貫?從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會是引人入勝的問題。牛津大學的學者Julia Annas就認為,這本書之所以在哲學上顯得重要,就正因為彌爾的論證有重大可疑之處。這當然是一家之言,但彌爾的論證是否真的能有效的證成女權主義,這就有待我們進一步地深入。

第四,雖然有些人認為女權運動的實際成果和彌爾的這本書沒有什麼密切的關係,但也有學者認為十九世紀末期英格蘭女權運動的進展,不論是彌爾本人或這本書都有一定的貢獻(彌爾在1865-1869擔任國會議員,常在國會中力倡男女平等)。

第五,雖然這本書所批評的事項已獲得改善(如女人的政治參與權、就業機會的平等、離婚的權利…),但其所觸及的核心議題仍有討論的價值。如男女之間究竟有無根本上的不同?如果有的話,我們如何來判斷?人類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究竟反映了什麼?家庭的分工與女性追求自由和平等的關係為何?…再者,有學者認為女性在今天的社會中,仍然有受歧視的現象,所以彌爾的觀點和論證仍然可以派上用場。

 “即使”彌爾的這本書沒有什麼時代的價值或沒有哲學上的嚴肅意義,但綜觀全書,彌爾對女性在法律、政治、婚姻、家庭生活當中受到的不平等待遇有沈重的呼籲。彌爾的見解和論述固然領先了他所處的時代,但重要的還並不是他知性上的卓越,而是他展現的道德關懷,他對弱者的關懷及企圖對強者–任何型式的強者–的節制[8],仍然是我們台灣社會所需要的。讀了他的書,很難不佩服彌爾人格的偉大。

這本書的段落章節大致參考John Stuart Mill(1988), On liberty and other essays, (Oxford: OUP)。中文譯敘稿先由簡成熙教授完成,然後我再根據原文及相關的文獻定稿。前後時間也超過一年以上。在完成文字輸入到定稿之間,我要謝謝王月卿、朱敏君、吳欣怡和但漢威等同學的協助校閱。黃婉玲及吳欣怡在文書處理上的協助,居功最偉。筆者才疏學淺,譯敘定有不周之處,尚請大家不吝指正。

                                                                        但昭偉

                                                                                民93.9月下旬於市北師


[1] 汪溪(譯),《婦女的屈從地位》。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

[2] Susan Moller Okin(ed.),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Indianapolis: Hackett Publishing, Co., 1988, p. v.

[3] Ibid.

[4] A. Ryan, J. S. Mill, London: RKP, 1974, p.125.

[5] 參見Wendell Robert Carr(ed.),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London: The MIT Press, 1970, pp. xxiv-xxviii。

[6] 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學者Julia Annas的文獻探索,在Alan Ryan及H. J. McCloskey有關彌爾的兩本書研究中,《婦女的屈從》都沒有獲得嚴肅處理,兩位學者並不認為彌爾的這本書有什麼重要之處。參見Annas, ”Mill and the Subjection of Women”, Philosophy, 52, 1977。

[7] 這五點我主要參放了Susan Moller Okin 及Julia Annas的論述,俱參見前引文。

[8] Alexander Bain 就認為《婦女的屬從》在基本上關心的是如何防止權力的濫用,參見氏著John Stuart Mill: A Criticism, London: Longmans, Green, and Co., 1993, p.139。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成立大會 三月十九日圓滿登場

成立大會大合照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成立大會  三月十九日圓滿登場

                                           (張天泰/台北報導)2016.03.19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成立大會於2016年3月19日上午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大樓三樓第一會議室召開,現場參與氣氛熱烈,活動圓滿成功。

教育哲學的研究發展與專門學會的建立,在歐美如英、美、德、法和澳洲等國,多受重視,而在亞洲的臺灣,在青壯年學人但昭偉、方永泉、林仁傑、李彥儀、等近半年的奔走努力下,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正式於2016年3月19日誕生,來自北中南東的老中青三代學者逾八十人,都是長期於臺灣教育哲學學術耕耘的學人們,共聚一堂,皆表示了對於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未來發展的期待。

會中,大會主席臺師大楊深坑教授對於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的未來,在具體目標上,會創辦「臺灣教育哲學」期刊,多方舉辦以教育哲學為主題的國際學術研討會,新建教育哲學學術期刊投稿前的學人討論會機制外;也一再提到參與學會的學人們,除了大學內的教育哲學研究,不要忘記我們必須關心現實台灣社會的責任,這也是學習教育哲學的目標之一,身為知識分子的使命。隨後,臺師大名譽教授伍振鷟與歐陽教兩位,分別分享了臺師大教育研究所與教育哲學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個人學術發展與教育哲學的密不可分,強調臺灣教育哲學學會成立,對於教育史哲研究學群的根本重要性。另外,在公平、公開與透明的會員投票下,本會已依章程順利選出第一屆臺灣教育哲學學會九位理事與三位監事,讓學會可以即刻開始運作,發揮功能。

會前,國際教育哲學研究社群對於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的成立也十分關切,紛紛為學會成立送上祝福,包括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UCL Institute of Education)Prof. John White、Prof. Patricia White、Prof. Paul Standish、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石中英教授、檀傳寶教授、英國伯明罕大學品格與美德銀禧紀念中心等,可見臺灣教育哲學學會已受到國際教育哲學社群的重視與期待。


2016.03.19:學會成立大會

2016.03.19:成立大會

成立082
成立086
成立081
成立084
成立083
成立085
成立087
成立088
成立089
成立090
成立092
成立093
成立094
成立091
成立095
成立097
成立096
成立098
成立099
成立101
成立102
成立106
成立105
成立103
成立104
成立107
成立108
成立109
成立110
成立112
成立001
成立111
成立003
成立002
成立004
成立005
成立007
成立006
成立008
成立009
成立012
成立011
成立010
成立013
成立014
成立015
成立016
成立018
成立017
成立019
成立020
成立021
成立022
成立024
成立026
成立023
成立025
成立027
成立028
成立030
成立029
成立031
成立032
成立033
成立035
成立036
成立034
成立037
成立038
成立039
成立041
成立040
成立042
成立044
成立045
成立043
成立046
成立047
成立048
成立049
成立050
成立052
成立054
成立051
成立053
成立055
成立056
成立057
成立058
成立060
成立061
成立062
成立059
成立063
成立065
成立064
成立067
成立066
成立068
成立069
成立070
成立071
成立072
成立073
成立077
成立075
成立076
成立078
成立079
成立080
成立082 成立086 成立081 成立084 成立083 成立085 成立087 成立088 成立089 成立090 成立092 成立093 成立094 成立091 成立095 成立097 成立096 成立098 成立099 成立101 成立102 成立106 成立105 成立103 成立104 成立107 成立108 成立109 成立110 成立112 成立001 成立111 成立003 成立002 成立004 成立005 成立007 成立006 成立008 成立009 成立012 成立011 成立010 成立013 成立014 成立015 成立016 成立018 成立017 成立019 成立020 成立021 成立022 成立024 成立026 成立023 成立025 成立027 成立028 成立030 成立029 成立031 成立032 成立033 成立035 成立036 成立034 成立037 成立038 成立039 成立041 成立040 成立042 成立044 成立045 成立043 成立046 成立047 成立048 成立049 成立050 成立052 成立054 成立051 成立053 成立055 成立056 成立057 成立058 成立060 成立061 成立062 成立059 成立063 成立065 成立064 成立067 成立066 成立068 成立069 成立070 成立071 成立072 成立073 成立077 成立075 成立076 成立078 成立079 成立080

2016.03.19:第一屆理監事第一次會議

第一屆理監事

20160319理監事01
20160319理監事02
20160319理監事04
20160319理監事05
20160319理監事03
20160319理監事06
20160319理監事07
20160319理監事08
20160319理監事09
20160319理監事10
20160319理監事11
20160319理監事12
20160319理監事01 20160319理監事02 20160319理監事04 20160319理監事05 20160319理監事03 20160319理監事06 20160319理監事07 20160319理監事08 20160319理監事09 20160319理監事10 20160319理監事11 20160319理監事12

第一屆理監事暨秘書處(任期:2016.03.19-2018.03.18)

第一屆理監事
理事長楊深坑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常務理事李奉儒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教授
常務理事簡成熙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教授
理事黃 藿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
理事馮朝霖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理事蘇永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教授
理事方永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理事楊洲松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教授
理事洪如玉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常務監事周愚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監事梁福鎮國立中興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教授
監事鄭玉卿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秘書處
秘書長但昭偉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授
財務組組長王俊斌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副教授
行政組組長林仁傑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行政組副組長劉藍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助理
資訊組組長李彥儀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資訊組副組長許芳慈國立新竹教育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兼任講師
學術交流組組長陳延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副教授

來自Professor Paul Standish 的祝福

 

完整影片,請看:https://youtu.be/ujuHO1X2kZM


Share via
Copy link
Powered by Social Sn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