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與哲學研討會」106學年度上學期專題演講暨討論
(一) | 106年8月26日(星期六) 9:00-11:00 劉爭先(四川師大) 為建國而新民:近代公民教育的興起與演變 11:00-13:00 樊改霞(西北師大) 近30年中國大陸教育哲學研究的熱點領域和前沿演變——基於知識圖譜的視覺化分析 |
(二) | 106年10月14日(星期六) 9:00-10:50 Konstantin V. Azarov (政治大學) 謝德慶的行為藝術與中國語文 11:00-13:00 汪純瑩 (政治大學) 康德哲學與佛教哲學中自由與因果的問題 |
(三) | 106年11月11日(星期六) 9:00-: 10:50 張源泉 (暨南大學) 關於德國雙元制高等教育 11:00-13:00 林遠澤 (政治大學哲學系) 儒家後習俗責任倫理學的道德教育理念 |
(四) | 106年12月9 日(星期六) 9:00-: 13:00 徐光台 (清華大學) 自然、哲學與教育:一個中西比較的史哲觀點 |
(五) | 107年1月13日(星期六) 9:00-: 10:50 陳嘉銘 (中研院) 愛彌爾中的自由教育 11:00-13:00 謝世民(中正大學) 無條件基本所得與正義 |
活動地點: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勤樸樓三樓C310會議室
聯絡人:但昭偉(02)23113040轉8924 e-mail:jauwei@utaipei.edu.tw
張鍠焜(02)23113040轉8922 e-mail:chk@ utaipei.edu.tw
2017.06.02:中區研討會第二屆(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中區研討會第二屆
在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楊忠斌教授的籌備、安排之下,本會於06月02日(五)舉辦之105學年度下學期中區研討會圓滿落幕。
本次研討會由楊忠斌教授述介當代美國思想家Arnold Berleant的自然美學思想及其美育意涵揭開序幕,接著由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朱啟華教授以相當清晰易懂的方式為大家介紹了德國思想家Niklas Luhmann的系統論,並藉以反思教育系統中技術操作的種種問題。第三場由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林仁傑助理教授帶著與會師友們回顧了蘇格蘭啟蒙運動,並提點這場短暫的「後革命啟蒙」與教育發展之間的關聯及其對臺灣教育的影響;最後一場活動則由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李彥儀助理教授,以「後新儒學」的提倡者與建構者林安梧教授的《教育哲學講論》為例,探討華人傳統教育哲學在當代發展的可能性。
本次討論會是一場小而美的思想饗宴,與會師友們並在這個對話交流的場域中構思在新的學期裡進行教育哲學研討活動的種種可能性。
2017.05.20:第一屆年會第二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第一屆年會第二天
2017.05.19:第一屆年會第一天(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第一屆年會第一天
臺北市立大學教育學系「教育與哲學研討會」105學年度下學期專題演講暨討論
(一) | 106年3月04日(星期六) 9:00-11:00 曾春英(倫大教育研究所博士) 英格蘭自1980年代起之教師專業主義論述分析 11:00-13:00 林吟霞 (台北市立大學) 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與教學 |
(二) | 106年4月22日(星期六)[1] 9:30-12:30 黃俊傑 (台灣大學) 東亞儒學的新視野及其仁學的內涵 與談人: 孫震 ; 朱建民 |
(三) | 106年5月13日(星期六) 9:00-: 10:50 陳濼翔(臺灣師範大學) 中文世界的教育思想發展史1900-1980年代─德國人文取向教育學的脈絡 11:00-13:00 區立遠 (專業譯者) 從哲學與思想史談人智學的起源 |
(四) | 106年6月10 日(星期六) 9:00-: 10:50 林正弘 (臺灣大學; 東吳大學) 臺灣哲學的發展與進取之道 11:00-13:00 黃默(東吳大學) 臺灣政治思想領域的發展與進取之道 |
[1] 地點: 銘傳大學台北基河校區(欲參加者請先報名)
聯絡人:但昭偉(02)23113040轉8924 e-mail:jauwei@utaipei.edu.tw
張鍠焜(02)23113040轉8922 e-mail:chk@ utaipei.edu.tw
本學會對擬廢除高考教育行政「比較教育」及「教育哲學」兩門考科之建議
中華民國106年1月23日
民國106年1月5日 鈞部公布高考三級教育行政職系之教育專業考科草案,擬刪除「比較教育」及「教育哲學」兩門考科。本會會員聞訊咸認此舉將嚴重破壞教育行政官員之教育學宏觀學養,致使國家教育領導人才之素質堪憂。多數會員敦促應向 鈞部提出建言,故於1月23日緊急召開理監事會議,共商本會對我國教育行政人員選拔之立場,並針對刪除考科事宜提供專業考科調整之具體建議。
具體建議:
教育哲學為教育行政人員之核心素養,更為我國未來教育規劃不可或缺的專業學門。若當前如精簡教育專業考科為三科為既定政策,本會針對1月19日 鈞部來文之修改辦法於理監事會議討論,建議以下兩種可能方案,敬請卓參:
一、保留「教育哲學」與「比較教育」兩門專業獨立考科。將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教育行政職系之教育專業考科調整為:「行政法」、「教育行政學」、「教育哲學」、「比較教育」。
二、保留「教育心理學」,並將「教育哲學」與「比較教育」兩門科目合併為一專業考科。將高等考試三級考試教育行政職系之教育專業考科調整為:「行政法」、「教育行政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與比較教育」。
說明:
- 教育行政人員有別於一般行政人員,其處理者為價值衝突與理想人格之實現,必須具備哲學涵養,方足以竟其功。
教育行政人員不僅要依法行政,更重要的是處理未來教育現場中的諸多利害關係與價值觀的衝突與協調,尤其如何協助各教育現場培育理想人格,促進國家整體發展,更應為其工作重點。凡此重點工作均須有基本的哲學涵養,方足以勝任,因此,廢考「教育哲學」一科顯與甄選教育專業人才相違,應請審慎考慮。
- 國際組織與世界各國在人才培育與甄選上均強調哲學教學,值得我國引為借鑑。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2007: xii)早在1950年代即已著手調查各國各級學校哲學教學狀況,其主要關心點在於培育各國良善公民增進各國人民互相了解,達成世界和平,哲學教學實居關鍵地位。2007年的〈Philosophy: A School of Freedom〉報告書更對各國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機構中的哲學教學做了詳細的調查,希望促請各國重視各級學校中的哲學教學。2016年11月16日-18日在巴黎舉行世界哲學日,重申哲學教學之重要,促請探索哲學教學新方法。
德、法兩國高中會考均考哲學科目。德國Hessen、Mecklenburg-Vorpommern、Nordrhein-Westfalen、Saarland等邦均明確訂定哲學考科。法國的高中畢業會考(Baccalauréat)及公務員考試中亦均考哲學。其用意無非在於未來專業人才之培育,須有哲學素養,方足以作敏銳價值判斷。
綜觀教科文組織及德、法兩國對人才培育鈞強調哲學教育,我國國家公務員之選拔,實宜師法各國,重視哲學涵養,所選人才才能具有哲學洞見,有利國家整體發展。
教育專業工作需要學理基礎,而「教育哲學」乃為教育學基礎理論中最重要之學門;綜觀世界各國不管教師之養成或是公務人員之訓練,「教育哲學」於1950年代起始終佔有不可或缺之角色。今 鈞部若刪除「教育哲學」恐怕造成「教育」行政人員的學養窄縮;教育專業人員不是技術人員,必須有教育哲學素養,教育才不會走岔,走歪,變成反教育。況且教育哲學之涵養,亦包含精闢邏輯思維之訓練,以及綜觀事物經緯之縝密判斷力,而這正是我國目前公務人員所欠缺,也亟需養成之部分。
衷心建請 鈞部參酌專業意見,審慎擬定教育行政人員的考科,以確保未來主導國家教育發展的官員是「宏觀的領導人」。若能如此,實為社稷之幸。
臺灣教育哲學學會
中華民國106年1月23日